服務熱線
18501309179
2017年1月17日,上海世博中心,“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環境質量"專題審議會場。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今年,空氣質量再成熱議的話題。
1月17日上午,在世博中心,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專題審議“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環境質量",138位代表參加本場審議,市政府高度重視,陳寅副市長和市環保局等12個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參加了審議,多位市人大代表各抒己見,提了多項建議。市環保局:今年將出臺深化治理大氣方案據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介紹,過去一年,上海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比較明顯,PM2.5年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2013年以來累計降幅27.4%,提前一年實現了下降20%的階段性目標。SO2、NO2和PM10年均濃度也同比下降11.8%、6.5%和14.5%;主要河流斷面水環境目標達標率63.3%,較2015年上升26.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較2015年下降22.4個百分點。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新增、強化一批治理措施,提前一年完成《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187項重點任務。
張全認為,盡管去年環保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環保工作仍處在負重前行、須更加努力的階段。環境質量仍是上海發展的主要短板。與國家標準、上海發展定位和群眾不斷提升的環境訴求還有相當差距。同時,當前的環境質量改善不夠穩固。2016年大氣、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較大,這是全市上下“人努力"的結果,但也有氣象條件相對有利、上游水量充沛等“天幫忙"的因素。張全表示,2017年,上海市將繼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以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大力推進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和依法治理,持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大氣方面,要出臺深化治理方案,完成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治理,推進機動車污染治理和港口船舶減排。"
市人大代表:建議研究探明上海霧霾的成因“大家早上起來,上班首先關注的是今天空氣質量,有沒有霧霾,霧霾的等級如何,這說明人們在一天生活中霧霾已經上升到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上海市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楊浦區委主委任建興說。任建興建議,研究探明上海霧霾的成因和導致霧霾各類污染物的排放,制定更加強有力有針對性的控制和預防措施。既要發布面臨霧霾時的預警等級,更要探索、研究、發布霧霾發生之前的預測、預告、預防的警告等級,做到預防在先,措施在前,才可以避免霧霾發生時只能依賴等待自然的力量,吹散霧霾的被動局面,讓治理霧霾行動成為常態,讓爆表級的霧霾成為過去。
“如何進一步提高上海對污的抵抗和吸納的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市人大代表、同濟大學副校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兼)伍江認為,空氣最重要的抵抗力來自生態綠化,上海在600多平方公里上,原始森林幾乎沒有,雖然郊野公園也在推,但是還是向休閑方向推,沒有向森林方向推。上海如果有兩千平方公里的森林,上海空氣不會有問題。針對空氣污染問題,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常江認為,楊市長報告當中提到上海有很多大型施工工地,這可能是一個源頭,其中具體的小建議是加強大型施工場所的監測和監管。“對于霧霾成因數據要進一步加強,現在霧霾有一部分是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
常江說,“上海應該進一步詳細分析公布不同的結果,這樣讓市民有一個了解。上海在治理霧霾方面取得的進展,區域性的霧霾可能靠地方很難解決,尤其是北方過來的。這方面公布一些更準確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公眾的信心。"常江建議,調整中小學和幼托機構的空氣污染應對方案。空氣污染對于嬰幼兒的危害可能更大。目前方案是在預警情況下學生停止課外活動,預警和實際監測當時發生的可能還有差異。是否可以改變應對措施,比如說實行體育課之前的實時監測程序,給學校一個主動權,根據實時監測數據決定是否進行體育課,而不是簡單靠發布的預警來做決定。
對加強污染防治改善環境質量,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助理、科技發展部副部長孫靜說,“目前對北上廣大城市來說,PM2.5其中80%是由污染氣體轉化的,控制氣態污染物變得非常重要。建議由環保局牽頭,整合上海高校研究院所開展氣體圖譜的建設,研究大氣污染形成機制,針對主要氣體成霾的過程和關鍵環節開展針對性技術和控制研究。"孫靜建議,盡快制定高揮發有機物產品名單,以及揮發物有機產品名單或者直接規定產品有機物揮發物的含量值。VOC種類多,治理技術也非常復雜,有一些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技術比較困難,建議對揮發性有機物專門設定第三方機構進行認定和評估。孫靜說,“在提高公眾環保理念上,我建議政府運用各種資源,倡導垃圾分類,倡導公交出行,在有條件的區域建立騎行車道,鼓勵節儉用餐,通過社區、社團多途徑建立將有用的物品設施共享的平臺。只有從多環節做起,讓每個人成為環境受益者。"